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校准流程是确保分析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核心环节,需严格遵循国际及国家技术规范(如OIML、JJG系列标准),并结合仪器特性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以下是详细的校准流程:
一、校准前准备
1. 外观与环境检查
- 设备完整性:确认仪器标识完整,紧固件无松动,气路连接密封,电源电压匹配。
- 环境条件:实验室温度需稳定在10~30℃,湿度≤85%RH,避免振动、磁场或气流干扰。
2. 标准物质与设备预热
- 使用经认证的标准物质(如空心阴极灯)及配套设备(秒表、流量计等)。
- 开机预热,使光源和检测系统达到热平衡状态。
二、核心参数校准步骤
1. 光源系统校准
- 空心阴极灯性能验证:测量特征谱线波长示值误差(应≤±0.5nm)及重复性,通过反接去气法复活老化灯管。
- 光路对准:调整外光路反射镜,确保光束聚焦于单色器入射狭缝中心。
2. 波长精度与分辨率校验
- 采用标准元素灯进行波长扫描,比对实测峰值与理论值偏差。
- 验证光谱带宽偏差,必要时修正光栅位置。
3. 原子化效率优化
- 火焰系统调试:调节燃气/助燃气比例,观察燃烧器缝隙火焰形态。
- 石墨炉升温程序:设置阶梯式升温曲线,通过干燥→灰化→原子化三阶段实现高效转化。
三、关键性能指标验证
1. 基线稳定性测试
- 连续监测30分钟吸光度波动值,计算漂移量(通常要求≤±0.005A)。
2. 灵敏度与检出限测定
- 配置多浓度梯度标准溶液,绘制校准曲线,计算特征浓度。
- 通过空白溶液多次测量,按3倍信噪比确定方法检出限。
3. 精密度评估
- 对同一标准样品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应满足行业要求。
四、特殊场景下的补充校准
1. 复杂基质样品处理
- 对于高盐分或有机溶剂体系,需加入基体改进剂提升原子化效率。
- 启用塞曼效应或氘灯背景校正功能,消除分子吸收干扰。
校准流程直接关系到分析数据的法律效力和技术有效性,实验室应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涵盖人员资质、环境监控、期间核查等要素,确保检测结果的国际互认性。